澳大利亚为何担忧中国投资

——专访西澳大利亚州州长科林·巴内特

2011年08月29日 11:16 123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为什么会担心中国
  记者:面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澳大利亚有时候似乎显得忧虑?
  科林·巴内特:
我仔细分析过这种忧虑感。当海外大国突然与澳大利亚接触,当地人会有点紧张,感觉他们将被某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击倒。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重建,需要铁、煤和其他矿产,于是他们来澳大利亚投资,当时澳大利亚人非常紧张,这种敌意在15年前就出现过了(指日澳在“二战”中交战过)。后来在政府之间达成协议和谅解,包括与日本的商社、钢厂和电力公司达成协议,在这一期间形成的模式虽然并不正式,但的确形成了。
  当年(现在也是),所有这些项目都根据州立法确定——州政府拥有矿产资源,在此框架下,三井、三菱、新日铁等等都进来了,他们是项目的基础客户。一些新的项目也陆续建立,他们也持有少量的股权, 5%到10%不等。他们没有运行项目,而是作为股东进行了投资。这种做法受到了欢迎。
  相比之下,中国的崛起在澳大利亚人眼中太过迅速。
  起初,中国企业来只是购买已经建好的项目,只是客户。然后中国说,“我们也希望成为投资者。”
  中国企业的错误在于,试图在股市上买下澳大利亚的公司,因此引发了澳大利亚人的忧虑:“中国打算买下整个澳大利亚,把我们全部收购掉。”
  澳大利亚只有2300万人,而中国有13亿人,你可以想象澳大利亚人的紧张。正因为如此,我五六年来一直呼吁,中国应该与澳大利亚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达成谅解,来这里建设新的项目,与澳大利亚的大公司合资,持有少量股权。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没有真正与澳大利亚打过多少交道。
  中国企业来澳后,喜欢和小公司合作,但相比于购买那些通常来讲资源拥有量较小的公司,参与更大的项目效果会更好,比如与必和必拓、力拓合作,与FMG、Hancock合作。
  这些大公司正在进行新项目扩张。比如澳洲西北海岸的天然气项目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六个合作伙伴,以往所有的天然气都全部锁定,出售给日本。现在该项目的天然气也向中国出售了。
  现在西北海岸还有三四个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等待建设。这对中国当然是个机会,但我要对中国说的是,规模很重要,不要进小项目,要进入大项目。
  归根结底,我们还需要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我感觉,来这里的一些中国领导人也有类似的观点,认识也更深刻。中国最初只是将澳大利亚视为另一个资源来源地,就像非洲或南美洲一样,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同的社会。
  我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到过澳大利亚。
  今年4月贾庆林先生到访珀斯,他对我说:这是个现代化、有魅力的城市,他没想到在西澳大利亚会看到一个这么现代化的城市,他以为这里会像中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一样。
  在过去12个月中,我们已经在西澳大利亚接待了85个由中国政府组织的代表团。

  记者:中国刚刚公布了一个新的侧重于消费的五年规划,这将有利于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吗?
  科林·巴内特:
我希望如此。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70%来自我们这里,而且主要是大宗商品。西澳大利亚首次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是在1984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口量大约在1700万吨。到了2000年达到4000万吨,现在已是数亿吨了。
  我期待中国经济政策的改变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教育、卫生、研究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农业项目的发展。例如,中国在肉类加工方面的投资就可以帮助我们为海湾地区市场生产肉类产品。
  中国的投资在大约五年前还几乎不存在,现在新的投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但仍远低于美国和英国的投资。目前,美国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投资者。
  中澳经贸关系,开始阶段以互相出口为主,现在已到了中国进行投资的阶段,我认为第三阶段将以中国金融机构的财务投资为主,这个阶段会很快到来。

[1] [2] [3][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