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央企老总:走出去,再造一个“海外中铝”

2011年08月29日 10:57 105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困难很多,“走出去”波折中更有收获
  记者:中铝“走出去”过去就已经提出来了,也已经有了许多实践,您认为这条路面临哪些困难?
  熊维平:“走出去”这3个字,说起来很轻松。但是,要在海外真正做成一件事,很困难。可以说是挑战巨大、险象环生、变幻莫测。
  国外大的矿业公司用了100多年的时间经营世界矿产资源领域,几乎把世界上已经探明的优质大型矿产资源瓜分殆尽,留给中铝这样的中国企业的,只有一些投资规模大、建设回报周期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地质勘探程度很低的项目。同时,我们的国际化经验、专业化团队等,也都有一个逐步的积累与建设的过程。
  这些困难是我们中国企业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出去”面临的客观实际,后发者、追赶者必然要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但是,“走出去”是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出路,挑战很多、困难很多,却也大有作为、前景光明。
  我认为,中央企业“走出去”要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走出去”不能是盲目的,一定要围绕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第二就是多合作,既要与国内企业合作,也要与国外企业合作。第三就是要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实际情况,把“走出去”与所在国当地经济、民生结合起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获得支持和好评。
  记者:中铝的国际化是经历过波折的,比如对力拓的第二次收购,如何看待走出去过程中的得失?
  熊维平: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中铝走出去时间很短,经验、人才各方面的准备不充足。力拓、必和必拓国际化程度很高,不仅硬件方面比我们强,更主要的是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团队、水平在我们前面。
  我们与力拓的合作是有过波折。但现在中铝仍是力拓单一最大股东,双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合作也在逐步深化和拓展。比如我们联合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同时还在中国开展了矿产资源的深度勘探业务合作。
  最近我和力拓首席执行官艾伯年一起去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现场有五六百名员工,大多是当地人。我对他们讲话时说到,你们既是力拓的员工,也是中铝的员工,是24万名员工中的一部分,你们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程,将造福于几内亚、造福于你们的子孙后代。现场员工听到这一席话,爆发出欢呼,一下就拉近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我们和力拓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合作中的波折也是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中铝确立了与西方大型矿业公司对话合作的地位,获得了一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同时,在这场全球瞩目的大事件中,中铝体现了负责任、讲诚信、有原则的形象。中铝并没有失去什么,还做了个形象很好的全球免费广告。
  还有一点是我们最大的收获。通过和包括力拓在内的国际矿业公司的合作,我们紧紧抓住了世界经济周期变化和产业格局调整中的重大机遇,在世界矿业领域版图中闯了进去,并且站住了脚跟。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