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铁矿石进口不减 矿业巨头断供是谎言

2009年07月14日 9:39 101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专家视点:进口秩序混乱导致话语权缺失
  兰格钢铁电子信息公司,是国内主要从事钢铁金属行业信息分析研究的知名公司之一,有14年的从业资历,记者来到这里找到公司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侯志芸。她告诉记者,出于工作需要,她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我国长协矿的谈判进度。作为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她是如何看待力拓公司事件的呢,她表示:既有震惊,但又在意料之中,整个过程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从5月26号力拓和日本的新日铁谈下来价格之后,中钢协又苦苦奋战了40天,但到6月30号还没有谈下一个结果。为什么力拓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是如此强硬的一个态度?
  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分为现货价和长协价两种。现货价会随着市场的波动随时发生变化,而长协价则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钢铁厂之间商定的长期协议价格,一般是一年一议价。由于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受短期需求及海运费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一般情况下,铁矿石的现货价总是大大高于长协价。但是,然而从2004年起,长协矿的价格开始一路飙升,2004年至2008年,铁矿石长协价涨幅分别为:18.8%、71.5%、19%、9.5%、79.88%。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钢铁市场需求持续下降 ,铁矿石现货价格出现了7年以来首次低于长协价格的局面,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协会首次代表中国企业参加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比照现货矿的价格,中钢协提出,长协矿至少降价40%以上,才是中国钢企谈判的底线。
  5月26日,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宣布,已与日本新日铁达成2009年度全球铁矿石谈判首发价,其中粉矿降价32.95%。6月19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布,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阿赛洛米塔尔接受了其降价28.2%的结果。但是,独独跟中国,自2008年11月开始的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6月30日,是2009年铁矿石谈判的最后截止日,国际铁矿石三巨头最终都没能接受中钢协降价40%的要求。这些巨头强硬的态度,让侯志芸等业内人士感到难以理解。她说:“我们感觉到今年的价格的不合理是什么呢?就是说应该是供大于求的时候应该是买方决定价格的主动权。第二点,长协矿的价格,因为它相对是稳定的保证供需双方的稳定的,它有一个稳定的买主。这个价格按照规律按照以往来说,应该低于现货价格,但是今年这个谈判价之后,实际上现在屡屡已经高于现货价。6月30日大限已过,但还没有谈下来。我们就感觉到这样一种情况下,是有其他问题”。      侯志芸告诉记者,力拓事件爆出,能够部分地解释,我国长协矿谈判出现被动的原因。如果说谈判的一方掌握了对方的一些财务数据,比如说毛利率、或者库存量等等这样一些数据的话,在谈判中他就可以推算出来我们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就是我们对铁矿石的依存度。这样的话,他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个来掌控价格调低的幅度。
  但是,侯志芸也提出,从市场形势上看,我们的铁矿石进口量占据了世界铁矿石的50%,作为最大的买家,中方理应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拥有话语权,丧失话语权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单纯的行业信息被窃取,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她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感觉到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进口铁矿石秩序比较混乱,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年两年,它表现在就是说每年我们在铁矿石谈判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现货市场都是在抢购铁矿石,所以对我们就是屡屡在谈判价上处于被动。这个是紧密相关的”
  2000年到2007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黄金时代,粗钢产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9%,与此同时,我们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也从不足1亿吨迅速增加3.83亿吨,年平均增长高达27%。现在,我国钢产量占世界的50%,铁矿石进口量也占世界的50%以上,但正像侯志芸提到的,除去力拓事件之外,铁矿石进口贸易的混乱,才是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谈判中丧失话语权的主要原因。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