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污染 环保部严格电解锰行业准入门槛

2011年03月09日 10:51 125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问:电解锰行业生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根源是什么?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技术政策》有什么样的总体思路?
  答:当前电解锰行业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其根源在于3个不清洁:
  1.原料路线不清洁,原料含锰品位低、杂质高,原料堆存、投加等环节多采用开放式操作和设备;
  2.生产工艺不清洁,使用二氧化硒添加剂的电解工艺和重铬酸钾(强致癌物质)作为钝化剂的钝化工艺;
  3.过程控制不清洁,电解锰企业普遍自动化控制水平低,设备操作主要靠手动控制,关键工艺参数难以控制。
  目前的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主要以末端治理技术为主,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主要目的。这样的治理路线,污染治理成本高,治理后产生了大量铬渣等固废甚至危险废物,无法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大幅削减污染物产生量。
  《技术政策》的制定,即是针对当前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解决3个不清洁问题为目标,采取源头控污、过程减排、末端循环和治理,以实施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为重点,对企业进行技术示范和引导,并指出技术鼓励研发的方向,努力将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并重”、“同步”和“综合”,推动电解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技术政策》有哪些特点?
  答:本技术政策特点主要是:
  1.以全过程污染防治为主线,按照生产工序安排章节,操作性指导性强。包括原料—磨矿—酸浸—压滤—电解—钝化—剥离—废水废渣(末端治理)—二次污染防治,在每个工序主要强调使用最新的清洁生产技术,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操作条件等。
  2.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明确方向。如从2013年起,全行业逐步实现无钝化或无铬钝化、无硒电解;规定了节水、节能指标;应淘汰和鼓励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废水脱除氨氮的深度处理等要求。这些要求督促企业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防治目标。
  3.体现了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思想,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如磨粉工序应选用封闭负压粉碎技术和密闭输送系统,降低了锰矿粉的损耗;一次压滤工序应选用二段酸浸洗涤压滤等高效固液分离工艺技术,使进入锰渣中的锰离子大幅减少;电解锰企业应在各用水节点安装计量装置,提高了水的综合利用水平;在防治技术中对锰渣、硫化渣、废水等提倡循环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在降低环境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