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有色地勘局海外收购1/4成功 难避敏感区
2010年12月13日 9:38 1084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重点新闻
四分之一的成功
因稀土争论而遭遇的困难,只是华东有色海外收购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之一。
从ARU到WTI、Jupiter、NTU以及最近的GBE,已经成功的只有ARU这一项目,NTU已经失败,而WTI、Jupiter项目也接近失败。
2009年9月,华东有色与WTI达成交易意向,拟以0.036英镑的价格认购WTI新发行的4.468亿新股,从而获得其50.1%的控股股份。WTI主营业务为基本金属采选和冶炼,生产地主要在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2006年,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上市。
“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境外上市公司,这次拥有的不仅是一份矿产,更是一个境外融资平台。”当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邵毅兴奋地表示。
但没有想到的是,WTI大股东亦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商,因担心华东有色与WTI的交易会影响其原材料的冶炼,于是买走了WTI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冶炼厂。
“被买走的冶炼厂,是WTI的一个核心资产,我们没有想到,WTI会发生这样的资产变更,最后不得不放弃。”邵毅总结说,在随后的海外并购中,华东有色都会加入资产变更条款,“所有资产变更,必须得到我们的同意”。
巴西的Jupiter项目的失败,则是因为,该项目与邻近项目在开采权问题上切割不清,但“Jupiter项目的所有人,当初并没有向我们说明这个问题”。
而在总结NTU项目的教训时,邵毅称,虽然稀土市场突然回暖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与股东缺少交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致在股权发生重大变更后,我们才知晓”。
在三次失利之后,2010年11月,在洽购GBE时,华东有色已特别注意与股东的沟通,希望在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同之时也获得股东的认可。
虽然,拥有稀土资源的GBE,同样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但邵毅称,目前,GBE的收购前景已十分明朗,进展也十分顺利,这主要得益于前几次不成功收购所学到的经验,包括低调谈判、使股价不出现大幅波动、以及与股东之间良好的沟通,等等。即使烦心事不断,但邵毅仍觉得,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起码到2011年年中,仍是国际并购的机遇期。”
在邵毅看来,金融危机使许多境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十分困难,而这正是中国企业低成本收购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仍有大量的海外项目文件放在他的案头,“国外很多资源项目对资金非常饥渴,只要有钱,一切都好谈”。
而对于邵毅来说,获得资金并不困难。“以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项目为例,只要获项目60%的股权就可以控制该项目,即6000万美元左右,就可以控股一个1亿美元的项目。而在这6000万美元中,70%可以通过贷款解决,企业只需出1800万美元,如果再建立一个私募基金,那企业只需出私募基金的三分之一即可控制此基金。因此,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项目,企业最终只需要600万美元即可完成收购。虽然我们年收入才10亿(人民币)左右,但这么多海外项目做下来,资产负债率才18%。”
在他看来,中国在金属矿产领域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矿业公司,“中国的经济安全,靠的是有实力、有活力的中国自己的国际矿业公司。而华东有色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金属矿产领域的国际矿业公司”。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