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风险向亚洲聚集 中国定迎击策略

2010年12月06日 9:33 91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海外市场成必然选择
  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未来能源安全风险,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孟宪来说,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矿产资源需求的迅猛增长和结构性短缺,决定了我国必须更多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我国铜铁等大宗矿产品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在60%以上,“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京彬告诉记者,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矿业全球化,而矿业全球化必然要求勘查的全球化。跨国矿业公司和国外初级勘查公司,早就立足于全球重要成矿区带,布局勘查开发工作。
  我国地勘单位也不能只局限于在国内重要成矿区带上的找矿工作,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一定要有全球化视野,适应矿业全球化新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找矿勘查活动,拓展发展空间,海外创业,实行国际化经营。
  近年来,我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加快,不少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纷纷到境外投资矿产资源的风险勘查开发,但由于经济、政治等多种原因,遭遇多重阻力,中国铝业公司计划投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孟宪来认为,失败的原因既有政治因素、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也有国内企业自身的原因。一些企业自身准备不足,人才、技术、资金准备都不充分,对国外的法律、法规、环境也不熟悉,海外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由于国外跨国公司早就控制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增加了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难度。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促成了新一轮能源跨国并购热潮。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成立相关协调机构,对“走出去”进行通盘考虑,统一管理;加大对国外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归纳、研究,为国内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提供信息。同时,企业要加强前期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


  地勘“走出去”四路径
  在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能源勘探开发准入门槛降低。王安建、孟宪来、王京彬和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付水兴、中国地科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等专家建议,地勘单位必须“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地勘单位有四种途径“走出去”:
  一是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实现从勘查技术服务到矿权风险勘查的转变。地勘单位“走出去”首先从为一些大型矿业公司提供勘查技术服务做起,在服务过程中逐步熟悉当地的矿业政策、环境、矿产资源分布和矿业合作等信息,收集大量地质矿产资料,并逐步培养熟悉国外业务的人才队伍,积累一定的人脉关系。
  继而,在目标国设立公司,通过勘查选区申请矿权或合资合作获得矿权,开展风险勘查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既实现了地勘单位在找矿中由配角到主角的转换,又可以避免到境外找矿的盲目性,降低风险性。
  二是地勘单位优选投资目标国,直接到目标国设立公司,通过申请或合作并购获得矿权进行风险勘查开发。地勘单位具有很强的勘查技术和人才优势,但往往资金规模小,融资能力弱,矿山开发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
  因此,地勘单位应主要从资源产业链的上游向中下游拓展,低成本获取矿权和勘探项目,通过快速勘查发现和扩大资源,使矿权快速获得升值,再寻找与矿业公司合作,获取增量资源的权益。
  三是以国际竞标与合作获取矿业权,开展风险勘查开发。付水兴举例说,埃塞俄比亚一家矿业公司拥有该国北部提格雷州9个勘探权和3个普查权,2006年该公司将拥有的矿权进行国际招标。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所属中色金地公司对这家矿业公司拥有的矿权区进行野外考察后确定参与投标并中标。
  获得矿权后,中色金地公司迅速组织技术和管理团队进入现场,开展矿权区的地物化遥和槽探及钻探工作。根据现有勘查成果,预计在该区将发现3~4个大中型铜锌金矿床,有望结束埃塞俄比亚无有色金属矿床的历史。
  四是通过定向增资方式,投资并相对控股国外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进入矿业资本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勘查市场的竞争。投资初级勘查公司的好处有三点:一是所需收购资金较小,地勘单位能够承受;二是因为这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做过不同程度地质工作的勘查项目,具有一定发展空间,能够发挥地勘单位的勘查技术优势;三是快速进入国际矿业资本市场,并在参与公司的运作中学习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和经验,培养锻炼熟悉国际矿业经营管理人才。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