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弱化将考验有色等商品市场
2009年06月19日 13:38 4786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王磊燕
6月19日消息 巴克莱资本商品分析师Kevin Norrish在周二(16日)的日评中写道:“中国在世界需求中的占比急剧增长使得一些大宗商品对未来中国短期进口缩减显得十分脆弱。”
中国对资源类商品的大量进口在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反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口量的激增使得中国在世界需求中的占比有了显着的提高。
巴克莱的统计显示,在今年1月到4月期间,中国对钢材的需求在全球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9%上升到了43%;铜从27%上升到了38%;而中国对大豆需求占去全球的比例预计将从2007/2008年度的48%上升到53%。
从短期来看,国内大量进口的铜已经使得市场供需的天平发生了逆转。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金属分析师石林指出:“1~4月,中国国内缺铜;但是从4月底到5月以后,铜已经供过于求。”
截至6月12日当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已经达到了60647吨,比5月15日当周35289吨的库存上升了72%。石林对CBN表示:“我们在5月初就指出,上期所的库存出现了趋势性反转,目前的库存上升只不过是这一趋势的延伸,未来还将进一步上涨。”
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销仓单比例则从前不久的20%左右下跌到了昨日的6.08%。
对此,一位有色金属贸易商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由于沪伦两地的差价,套利进口带来了大量的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每进口1吨铜,贸易商就要亏损2000~3000元,后期进口将会减少,有商业投机目的的企业不会再进口,只有签订长单的大型贸易商和外商才会继续进口。”
在农产品方面,美国农业部的大豆周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我国大豆进口量呈现快速下滑态势;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中国大豆进口在今年3月到达386万吨的高点后,进口数量逐月下滑,4月进口大豆371万吨,5月进口352万吨。
目前,东北地区油厂总体收购大豆的价格在3460~3640元/吨,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在3850~3900元/吨,天琪期货按收盘价估算美湾及巴西大豆到港价格显示,6月18日,9月美国大豆到港成本为4255元/吨。鉴于进口大豆成本较高,港口地区油厂压榨利润不佳,进口大豆需求短期将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目前国家抛储的预期也在影响着国内大豆市场,尽管我国对进口大豆的高依存度不会因为国储725万吨的大豆而发生改变,但一旦抛储启动,短期市场供应的增加对进口的影响也将是非常显着的。
中财期货研究部经理续剑锋认为,中国因素在短期内的弱化或者消失,会使得一些大宗商品不得不回归其本身的供求关系上,对于工业品如铜,要看未来实体经济的复苏,是否能够消耗目前的库存;而农产品如大豆,则要看7~8月份新作的种植和天气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