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官员称中国稀土储量是国家机密

2010年09月14日 9:11 187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那时,稀土卖成了白菜价
  原地浸矿法之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主要方式为池浸、堆浸法,即砍树除草、搬山浸泡取稀土。龙南县委书记曾凡说,“‘搬山运动’所到之处,山体、森林造遭到极大破坏。”
  在龙南、定南、宁都等县的青山绿水间穿行,池浸、堆浸过后的数处“黄土坡”格外醒目:山顶被削掉,变成了“秃子”;废弃了的浸矿水泥池,横躺在山腰……
  “以前采矿,往往是‘猪八戒吃西瓜’——吃一半扔一半,稀土浪费严重。”定南县委书记钟炳明称,“搬山运动”所造成的“后遗症”,正待政府根治。
  不仅是资源破坏严重,乱采滥挖等非法行为也成了地方政府的“心病”。
  在“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年代里,赣州矿管工作一度失控。2004年,赣州取缔、关闭稀土非法采矿点就达3000多个,捣毁浸矿池为2645个。
  “重拳”还伸向了“官商勾结”。整治时期,赣州对多次为没有销售配额的稀土业主“放行”而私下收入“好处费”的数名执法干部给予重判,其中包括对龙南5个检查站30多名稽查人员的“一锅端”。
  同时,乱采滥挖带来了恶性竞争,稀土卖成了“白菜价”。到上世纪90年代末,稀土对赣州的贡献为“负数”。
  “那时,厦门钨业[34.92 2.17%]的客户来开会,只给了一万元一吨的价格,我们下面的人就争相开出九千九、九千八——像是只给丢了一块骨头,就疯狂扑了过去。”赣州市经委主任曹晓秋称,“那就是当年的赣州,守着金饭碗讨饭吃。”
  现年56岁的曹晓秋,已在赣州钨与稀土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她告诉,当初,因为“治乱”不力,她到工信部去开会,还没落座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赣州现在控制住了——我到工信部去,也有人给我搬凳子了——而别的地方仍在乱采滥挖。”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曝出后,让国家开始出台铁腕政策。2007年,国家将稀土生产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曹晓秋认为,国家真正举起稀土产业的“手术刀”,正是发端于这一次“指导”改“指令”。

  像管制毒品、黄金一样治稀土
  在稀土“治乱”上,赣州“觉醒”得较早。
  在其他一些地方仍处于“拳头打乌龟”——整治时“缩头”,整治后“伸头”的时候,2004年,赣州开始对稀土资源实行“四个统一”。
  当年12月,赣州市将8个稀土资源大县的88个采矿证“化零为整”,由赣州市政府和这些县以股份制方式,联合组建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下称“赣州稀矿公司”),对该市稀土资源统一开采,稀土矿山生产统一管理,稀土矿产品统一经营,以及稀土工业统一招商。
  赣州稀矿公司副总经理谢志宏解释,握有采矿权证的赣州稀矿公司通过劳务承包形式,把采矿工作承包给个人或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全程监管下,稀土原料交回赣州稀矿公司统一管理与定价销售。并且严令禁止未经三级以上加工的稀土产品外流。
  “以前,初级产品还可在市场自行交易,现在紧得很,分离企业的初级产品全部由赣州稀矿公司回购。”定南南方稀土公司副总经理林锂德称,即使赣州稀矿公司给出的价格低于自行找来的买家开出的价格,但是,“你的原材料由赣州稀矿公司支配,不卖给他怎么行?”
  通过手握稀土产业链条上每一张“王牌”,赣州稀矿公司的“集权”催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跃进”。
  2004年,赣州稀土和钨土两个产业仅实现产值10亿元,仅仅5年过后的2009年,赣州钨和稀土两个产业就实现销售总额150亿元,形成了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稀土永磁材料及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和新型光源三大基地。
  赣州计划是,下一个五年,两大产业要从“百亿”往“千亿”上“跳”。
  “赣州模式”一度被前来检查的官员称为“管理稀土比管理毒品、黄金都更严格”。8月10日,南方五省(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稀土开发监管联席会议在广东河源召开。会上,赣州做的是“经验性发言”,其他地方则是“表态性发言”。
  “一个矿乱频繁的地方,经济不可能得到大发展!”曹晓秋称。

[1] [2][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