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三大制约因素暴露产业困局

2010年08月26日 9:4 107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有色”三困
  有色金属行业目前的困局,源自内外齐攻。
  有色行业的另一个代表紫金矿业,其内部一直以“紫金速度”为豪。所谓的紫金速度,就是它的发展速度。
  “从1993─2004年底,紫金矿业的总资产从914万元增加到32.66亿元,增长360.3倍;年产黄金从33公斤扩大到13046公斤,增长395.3倍,年利润从63.4万元上升到63523万元,增长1001.9倍;销售收入从592万元上升到151865万元,增长256.5倍。”在一份紫金矿业宣传部部长邹永明给记者的内部资料上,紫金速度百余倍的增长让人惊叹。
  巨额的财富让紫金矿业开始不断扩张:紫金已在新疆、吉林、贵州等16个省份插上了自己的旗帜,共拥有20多家下属企业,仅2007年,紫金就在国内一口气投资了11个项目。
  国内矿业人才并不充足,快速扩张容易导致矿业公司的管理缺失,内容不足,支撑力不够,容易散架。紫金矿业今年7月出现重大污染事故的原因之一恰恰正是管理上的疏忽,而这一疏忽让紫金矿业损失了8亿元之多。
  “国内的矿企,因盲目扩张陷入困境。国海证券注册分析师周雪松向记者否定了盲目扩张是造成矿企困境的主因,“真正的困境在于资源、环保和定价权这三方面。”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本身就有限;加上矿产公司的掠夺性开采,导致部分资源甚至出现紧缺之态。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45 种主要矿产,能保证需要的只有23 种,到2020 年,则仅有6 种。”随着开发年限的累积,矿产资源的枯竭就成了矿企难以逾越的障碍。
  刘立斌分析铝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时也指出:“现在东中部铝行业存在的困难就是产业转移带来的困境,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铝加工企业都向能源价格低的地方转移,比如西部地区,那边的原材料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此外,环保问题是所有矿企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作为重金属污染行业,矿企几乎难逃污染困境。紫金矿业的环保水平在国内而言,并不算落后,但其仍栽跟头于此。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也表示十分无奈,称:“多多少少总会有污染。”
  相比资源和环保两方面,周雪松认为矿企发展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定价权的缺失。
  “有色金属市场2005-2007年跟随国际金属牛市暴富了一把,制造业繁荣消耗大量的金属产品;2008年则较难熬,2009年有所好转,但比起2005年以前仍景气良多。”周雪松对记者说,“有色金属的价格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由于多数资源并无定价权,这就导致矿企盈利不稳定,容易在景气周期投资后遇不景气周期。”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