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创造中国冶金奇迹
2009年06月02日 14:54 16658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王明峰
●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从年产3000吨粗铜的半工业化实验,一下扩大到年产10万吨规模,跨度太大,弄不好数亿元的投入就打水漂了。”公司技术总监、原沈阳冶炼厂的资深专家申殿邦说起当初董事长的决定还心有余悸。
难道沉浮商海多年的崔志祥不知道这个风险吗?
原来,他这么做自有一番道理。一方面,基于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市场的把握,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必将带来铜需求量的增长。即使铜市不好,还可以用这项工艺炼金;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日渐体会到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4年,方圆公司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正如崔志祥说的那样“誓把盐碱滩,变成金山、银山和铜山!”2005年,公司在4000余亩的海滩上建设第三工业园,主体是每年10万吨铜的“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示范工程。2008年12月16日,项目正式投产。
一贯低调的崔志祥在新项目的发展上却是高调推进。“我们要有信心将这个项目做成世界上炼铜和回收金银等有价元素的首选工艺,并把它做成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
令人欣喜的是,工程自投产至今经不断改进,各工序之间基本实现了平衡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了原设计目标水平。然而,崔志祥不满足于此,正依托现有生产线开展连续吹炼实验研究,形成新一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连续炼铜新工艺,为国内铜冶炼企业的技术升级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国务院已将“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工程技术”作为“促进产业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正着手向全国推广该工艺工程。
正像集团的歌词那样:方圆天地任飞旋。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