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 用氟造福人类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2010年05月17日 15:22 61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现代化主控室
1999年12月21日,一个现代氟化工企业诞生于河南焦作。短短十年间,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依靠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理念,开创了中国无机氟化工发展崭新的时代,迅速发展成为从事高性能氟化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最大氟化盐生产企业,被誉为“世界级电解铝助熔剂专家”。
十年发展,多氟多创业十年、奋斗十年、拼搏十年、砥砺十年、激情十年,是充满了探索与创新、光荣与梦想的十年。2009年,多氟多已经达到年生产冰晶石6万吨、氟化铝6万吨以及白碳黑1万吨。按产能计,公司在全球及我国无机氟化盐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51%和17.65%。其中,冰晶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41%,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3.17% ;氟化铝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3.36%,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15%。多氟多不但是国内氟化盐行业的龙头,从世界无机氟化工行业现状来看,公司还是全球生产规模大、技术工艺领先、发展势头强劲的无机氟化盐生产企业。
“我们的发展之旅已经起航,我们将无畏于前行。”多氟多这艘氟化工航母在董事长李世江引领下,正朝着现代化、新型化、大型化、国际化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无机氟化学企业集团抒写着无限精彩。
危机的洗礼
历经不断创新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氟多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很多其注定成功的元素,而十多年来在市场浪潮中生存的经历,也证明了其有创造奇迹的能力。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在这场“经济寒冬”中,国内氟化盐行业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国内氟化盐几乎全行业亏损。而氟化盐领军企业——多氟多此时显示出一个强者的风范,危机寒潮下依然春色满园,2009年其产能利用率为103%,产品销量、实现利税等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氟化盐产销量、出口量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面对困难,公司从企业发展战略、产品结构调整、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储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挑战和困难是最好的磨砺,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法则。”李世江充满信心。
根据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公司市场部门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准确把握国内氟化盐市场变化和走势,抢抓订单,“2009年内贸销售产品8万多吨,特别是在6月、9月和12月,通过营销人员的艰辛努力,销售、回款屡创新高,有效降低了库存、保证了现金流。”总经理侯红军说。
同时,外贸部门通过加强渠道建设和创新销售模式,凭借高品质的氟化盐产品和高效的国际市场运作,2009年外贸共销售氟化盐5.3万吨。冰晶石、氟化铝出口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稳固和发展了同世界铝业巨头的业务关系。“金融危机以来,氟化盐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对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了较大影响,但我们产品的高质量及与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等核心竞争优势保证了销售的持续增长和盈利水平的持续稳定。”侯红军认为,公司实施的“三大市场”营销战略,即海外市场、中国铝业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和国内其他大型电解铝企业并举的营销战略是成功度过危机的重要保障。他说:“开发高性能氟化盐新产品,顺应电解铝工业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同电解铝优势企业战略合作,使得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日趋增强。”
国家认可实验室
据了解,在国内市场中,多氟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解铝助熔剂供应商,与中国铝业公司等国内大型电解铝厂家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2007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量超过20万吨的21家企业中19家为公司的客户。在国际市场,公司成功开拓了东亚、北美、欧洲、中东、南美等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塔吉克斯坦、印度、委内瑞拉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世界铝业巨头——美国铝业公司、力拓加拿大铝业公司和俄罗斯联合铝业等公司皆为公司客户。“我们前五大客户也多为海外客户,主要是因为国外客户对本公司高端氟化盐产品认可度不断增加,同时外销价格相比内销价格有较大优势。”目前公司国内外市场收入贡献各约占50%。
“为客户创造高品质的产品是多氟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多氟多转危为机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公司采用最先进的无水氟化铝工艺,加速淘汰湿法氟化铝,2009年生产氟化铝均为无水氟化铝。“由于我们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地位十分突出,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公司另一主导产品冰晶石产品,呈现出类似的格局,2007年起高分子冰晶石迅速超过普通冰晶石,近三年来,高分子冰晶石占据公司冰晶石总产量比重超过70%,至此公司已经形成了以高性能氟化盐为主的产品结构。由于高性能氟化盐较高的盈利水平,在2009年相比较其他业内企业,公司凭借突出的综合竞争力,依然产销两旺,成为我国氟化盐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经营业绩最好的企业。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赢得了全球铝业企业及专家的关注。“美铝是世界上铝业的领先者,我们需要世界最好的产品与我们配套,多氟多的氟化盐产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氟化盐的最高技术水平。”美国铝业亚太地区采购代表这样评价。德国著名氟化学专家朱哈斯博士也认为:“多氟多在氟化盐行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世界铝工业创造了令人激赏的价值。”
“我们还加快了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多氟多集中投资1亿元进行了六氟磷酸锂、高性能无机氟化物、再生冰晶石及氟资源综合利用4个项目。建成了电子级高纯氟化锂生产线、六氟磷酸锂中试生产线。这些项目这对于调整产品结构,实施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懈努力最终使多氟多人看见了春天的到来。2009年,多氟多销售产品14万吨、实现净利润7992万元、出口创汇5233万美元。氟化盐产销量、出口量继续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在优异的成绩面前,李世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前整个经济正在复苏,市场环境正在好转,但危机远未离去,影响远未消除,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各种大宗原材料价格逐步走高,通货膨胀明显加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无机氟化工行业将进入了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行业洗牌的关键时期,这对于我们既是机遇,更是又一场挑战和考验。”
打造持续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谋求行业话语权的基础。”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李世江这样表示。近年来,公司坚定不移地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化发展之路,牢牢掌握行业标准制定。目前拥有专利技术90余项;无机氟化物的大多数产品标准、分析方法标准、标准样品、生产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由公司制、修订,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赢得了行业的话语权,“国家工信部委托氟硅行业协会所做的无机氟化工行业准入条件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多氟多牵头调研和起草,由此我们可以继续保持引领无机氟化工技术发展。”李世江说。
科技创新也使多氟多成为低碳经济有力的推动者。多年来,公司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围绕“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主线,利用磷肥行业、铝型材加工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氟化盐生产新工艺。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氟资源综合利用率,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氟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而且促进了磷肥、铝型材加工、电解铝等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新型氟化工发展之路。
李世江表示,未来多氟多将围绕循环经济实现高性能氟化盐高效化,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外同行业的领先地位;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拟建设国家无机氟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和锂电研究所,依靠技术创新打造一种“持续竞争优势”和新的产业技术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还认为,经过多年研发,公司已经确立了较大的成本优势及技术壁垒,奠定了在全球冰晶石市场的领导地位。
“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使用高质量的无水氟化铝是电解生产的必由之路。”李世江认为。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无水氟化铝生产技术的企业,其开发生产的无水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产品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以2008年国内电解铝产量1360万吨计算,若用无水氟化铝代替湿法氟化铝,全国每年将减少排放氟化物27200吨,二氧化硫1868吨。”
“经济繁荣是人类进步的一种表象,而人类真正的进步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多年来,多氟多就是坚持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进军新能源
在不断完善自己产业链的同时,多氟多人积极探求氟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无限可能,在巩固和发展在氟化盐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把发展锂电新能源行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和突破口。“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在汽车等领域大力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锂离子动力电池就是优先发展的项目,其中六氟磷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液,是无机氟化工领域中的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品种,目前主要从日本进口,因此六氟磷酸锂的研发及批量生产很迫切。”
李世江介绍说:“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个产品,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加快加大了研发的速度和力度。我们认为多氟多具有实现电子级氟化物精细化的优势,首先,依靠多氟多在氟化工领域的技术优势,六氟磷酸锂生产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多氟多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两大原料——氟化锂和无水氢氟酸,成本优势明显,而且两种产品的国家标准都由多氟多主持制订和修订。”
目前,公司已开始进军新能源行业,六氟磷酸锂中试取得成功,年产2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迈出了进军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一步。2010年,公司将继续做好锂电技术开发和储备,建成六氟磷酸锂项目和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并逐步实现锂电新能源产业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六氟磷酸锂产能扩大到2000吨。并通过六氟磷酸锂的开发逐步向电解液、正级材料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发展,力争在焦作市工业集聚区形成一个锂电池工业园区。通过六氟磷酸锂等一批锂电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使企业技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台阶,为下一轮经济复苏和增长奠定基础。
触摸资本市场脉搏
多氟多在铝用氟化盐方面无论技术工艺、还是生产规模目前都居国内外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市场趋于饱和、发展空间不大的问题,急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借助上市这个机遇,搭建企业更高的平台和框架,实现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同时,随着全球实体经济进一步回升,在危机洗礼之后生存下来的公司现在较以前有更强的实力来吸引投资者。”李世江认为,只有在资本市场上取得突破,公司资本的运作和国际化的事业才能走的更远一些。
实际上,多氟多在1999年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时,就开始了资本化的运作过程。2004年,多氟多立足企业实际和上市需求,进行了规范、彻底的股份制改造,成立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站上了资本运作的崭新平台。2005年开始,多氟多即组织高素质专业人才,正式运作企业上市事宜。
2010年1月8日,对于李世江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多氟多资本运作终成正果: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获准首次发行A股股票,发行股票27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据此,多氟多成为今年获准在A股上市的首家豫企。
据悉,成功上市后发行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四个项目建设:年产6万吨高性能无机氟化物项目、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产1万吨再生冰晶石项目和氟化学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3.7亿元。项目完成后氟化铝产能将由目前6万吨增加至14万吨,冰晶石产能将由现有6万吨增加至8万吨,白碳黑由1万吨增加到1.3万吨,电解铝用无机氟化盐产能将有大幅提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是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会进一步提高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扩大市场占有率,另外公司‘三大’市场战略也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实施。”
“同时,我们财务融资工作以上市为契机,将合理、有效地整合银行资源,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实现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统筹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融资的平衡发展,确保资金的足量、高效使用,最大限度保障资金通道的顺畅。”侯红军表示:“企业融资必须由单一依靠银行逐步向资本市场和资本经营转变,为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搭建更好更大的融资平台。”
用氟造福人类
1999年,一头闯进氟化工行业的李世江,就提出了他的梦想——“用氟造福人类”。怀揣着这个梦想的李世江,不断的迈出探索发展的步伐。“公司成立时,我就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一个企业能不能在社会上长期生存,能否得到认可,关键看这个企业给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尽到了什么责任。这些年,常常有人问我,多氟多为什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地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业务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氟化盐行业排头兵,是因为我们始终以生产高质量的氟化盐,帮助我们的客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节能减排,从而赢得了国内外电解铝企业的厚爱和认可,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用氟造福人类的宗旨。”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公司将坚持特色氟化工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工为目标,以加强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线,基本发展方向是:围绕循环经济实现高性能无机氟化物规模化、高效化;依托电子级氟化物实现锂电产业精细化、高质化;以氟为媒介实现硅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在巩固和扩大公司无机氟化工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力求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光伏材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的现代氟化工产业体系,把多氟多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无机氟化工企业集团。”李世江对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并充满信心。
十年磨砺,李世江对于自己、对于未来有着更深的感触:“多年来,我在带领多氟多不断前行的路途中,经历了很多,真切地感到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只有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自己的人生价值才算得以体现。未来几年,我有三个心愿:一是希望多氟多尽快成为上市公司,借助上市这个平台,把企业做强做好,实现用氟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二是实现创建中国无机氟化学工业基地战略目标,把多氟多公司办成世界一流氟化工企业,成为民族氟化工的骄傲;三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由实干家、企业家逐步转变为社会慈善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年发展,多氟多准确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依靠技术创新成功探索出氟化工氟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多氟多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十年发展,多氟多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国际化战略,氟化盐产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正如李世江所说,多氟多的历史是可以每天重写的,因为多氟多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和振兴民族氟化工的共同使命,有着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理念,有着充满创业精神的激情,有着积极向上、勤奋踏实的态度,去创造未来。
十年之路,他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精彩无限。
未来发展,他们运筹帷幄,信心十足,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