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案导火索:重新界定“国家机密”

2010年02月25日 10:12 75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谁有定秘权?
  在本次提交审议的修订草案二审稿中,还具体开列了七项“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以明晰“国家机密”的范围。其中,第四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第五项是“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因这两项中很多属于商业秘密,周汉华研究员建议,是否可以删除这两项,将其归入“商业机密”中。
  此外,还有一些法学专家更进一步建议,应明确不属于国家机密事项的范围,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涉及到的一些事项。
  比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政府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自然灾害、重大责任事故中死亡人数等信息。
  与如何区分商业机密与国家机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是否属于定秘主体?它们是否具备定秘权?
  按照法律规定,定秘权属国家权力的一种延伸,而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并非国家权力机构。
  “在本次提交审议的修订草案二审稿中,为纠正过去定秘主体缺乏明晰、定秘过多过滥的问题,对于定秘权其实是上收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表示。
  在修订草案二审稿第十三条中,有明确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机密。”
  但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都具备一定的行政级别,这就使得这类企业也相应具备了定秘权。
  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信以及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些企业都属事关国民经济安全的战略型央企,按照其行政级别,都具有指定国家机密的权力。
  “现在延伸到一些单位,实际上是一种授权。”据一位熟悉起草过程的相关人这样解读。
  不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央企废除行政级别已成未来改革的一个侧重点,那么这些国有企业尤其央企,未来是否仍具有定秘权?“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看这次常委会审议的结果。”周汉华表示。

 

[1] [2]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