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料“再生”变铝棒 实现循环经济

2010年02月03日 15:23 61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新闻图片2010131526271265181987578_8530.jpg  

       技术工人正将废铝冶炼出来的铝柱打包,准备送到铝型材厂

      2月3日消息 铝材企业生产流下的边角料,进入中铝南海合金有限公司,便又重新变成铝棒,直接用于铝材生产。昨日,中铝南海项目投产,既实现了铝材生产的循环经济,又提升了大沥铝材的产业链条。
  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8亿
  2007年6月,中国铝业签约进驻大沥。该项目分两期进行,昨日投产的是第一期,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8亿元。
  该项目签约时,南海区节能减排风头正劲,而该项目也被视为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据介绍,项目一期引进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的双室炉设备,以及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的脱硫除尘设备。节能和减排是最大特点,在交谈中,中铝副总裁丁海燕甚至主动找到南海区副区长冯永康:“尽快在我们这里安装环保在线监控吧!”
  该项目一期主要利用大沥当地铝型材生产中的废料、边角料为原料,将这些熔炼再生成铝锭或铝棒,并提供给当地企业。中铝南海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吉华说,目前已经跟大沥本地10多家铝型材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中铝南海合金公司将他们的边角料再生成铝棒后,再返还给这些企业,这部分的产量已达每月1500吨。
  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说,利用边角料“再生”成铝棒,实现了循环经济,而且与分散式的回收相比,中铝南海项目实现了规模化的运作。
  链条替换推动产业提升
  大沥镇铝材产品年产量超过130万吨,其中有的铝型材企业有熔铸车间,而有的企业则需直接购买铝棒,用于压延成各种规格的铝型材产品。而大沥镇原有很多小熔铸企业,这些企业为相当一部分铝型材企业提供铝棒。2008年,大沥镇关停了170多家小熔铸企业。尽管这是大沥铝型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因为能耗高、污染高,又必须关停。
  近10年前,中铝便在大沥设立销售公司。中铝副总裁蒋英刚说,去年这间销售公司已实现66万吨的销售量,其中大部分铝锭或铝棒都是供应给南海尤其是大沥的铝材企业。
  而小熔铸企业的关停,意味中铝公司更大的市场机会。去年5月,南海区铝型材协会就南海企业对铝棒的需求进行了调查,120家企业中有48家企业有意向购买铝棒,数量接近60万吨。杨吉华说,目前正在一些铝型材企业洽谈铝棒供应合作事项,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自己熔铸铝棒与外购铝棒的成本比较。
  吴绍秋说,中铝作为行业龙头,切入大沥铝材产业链条,其在技术、环保方面的优势,将推动大沥有色金属产业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