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遭遇“三条红线” 新产能遭腰斩

2010年01月27日 8:44 81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继2009年9月、11月对《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标准》”)进行了两轮广泛征求意见后,1月19日,工信部再度于北京召开座谈会,为《标准》的推出进行最后冲刺。当日,参会的企业包括无锡尚德、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中国主流多晶硅企业。
  1月26日,一位参与《标准》起草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规模、能耗、环保,是《标准》为中国新建多晶硅项目划定的“三条红线”:单线产能3000吨以上,综合能耗不超过200千瓦时/千克,并减少污染。
   以产能标准为例,“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目前,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四分之一达到了这个水平。”而目前已备案并准备建设的项目,在《标准》出台后,将有一半无法通过审批。
  “已建成的我们不管,新上的项目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才能立项。”这位人士表示,此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但在《标准》出台后,将实行“审批制”,不符合《标准》的新多晶硅项目,将无法上马。
  “《标准》估计将于春节后出台。届时,国内各省高达17万吨的规划产能,大部分将被腰斩。而一些正在建设的千吨级项目,也将受到冲击,或会缓建或停建。”同日,一位参会的多晶硅厂商高管告诉记者。
  三条红线
  “《标准》主要的调子,还是依据国务院的38号文。”上述多晶硅厂商高管说。
  所谓的“国务院38号文”指的是,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009]38号文件”,对新建多晶硅项目单线产能、环保标准、还原电耗、综合电耗作出的限定: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应小于6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即将出台的《标准》对“单线产能”的要求是,所有新上多晶硅企业,单条生产线必须达到3000吨/年以上的规模。“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目前,世界领先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都在上大型项目,去年,新上生产线的规模为4500吨/线,今年已超过8000吨/线。”前述参与起草的人说。
  在“降低电耗”方面,《标准》要求,新办多晶硅企业综合电耗不得高于200度/公斤,其中,主要生产环节“还原”要求不得高于80度/公斤,“这个要求比国外的要求要低,但比现在国内不少小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水平高,有利于提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水平”。
  而在“环保”方面,《标准》则提出,要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要全部回收,对废弃物进行转化等具体要求,“生产商现在基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这位参与起草人士透露,在1月19日的座谈会上,争议的焦点是“相关强制指标是否定得过高”。1月27日,工信部还将召开第二次研讨会,讨论修改标准。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