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世界铝业强国行列(三)系列报道
2009年12月17日 10:3 138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王祝堂
生产能力暂不宜再扩大,重点宜转移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自主研发。过去的数量型发展与增长是对的,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强大的铝产业。应增加研发经费,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如高速铸轧技术、电磁铸轧技术、Al-Ti-C晶粒细化剂及其生产技术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都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但却迟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乃憾事。该引进的技术与装备还得继续引进,有些技术与装备引进比研发来得快,效果也更多,如等温熔炼技术、非对称轧制技术(Snakerolling)与装备,希望建设大项热轧项目的企业对此技术与装备予以关注,必须有自己的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解决方案。
节能减排,必须注重铝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与装备,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可取得最大的节能减排效果,形成最优化产业链也是有效的能节减排措施。
向用户提供成品提供成品零部件是铝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铝加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参与用户铝制零部件与结构的调计及加工制造,如美国铝业公司那样积极参加波音公司、空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飞机设计以及一些汽车公司铝结构的设计,不断地推出铝制汽车与轨道车辆。
积极推广铝的应用,推广铝的应用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中国铝的应用空间还很大,应争取有关部门出台鼓励铝应用的政策,例如北美地区91.5%以上厢式汽车的厢体是用铝制的,中国几乎全是钢结构的。这对节能减排有着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