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金属行业与华互利共赢

2008年08月04日 17:0 51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导言: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的重要原材料。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金属生产和消费市场始终被国外金属行业巨头看好,并以各种形式抢滩中国市场,共赢局面日渐形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金属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国不仅兴建了一大批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还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逐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体系完整的行业。
  目前,我国共有18项铜冶炼工程正在建设或在计划中,其中11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总产能达到115万吨,另外7项总产能在90万吨的工程正在计划中。另外我国目前还在建设190万吨铅产能以及290万吨锌产能。
  近两年我国金属行业取得的成绩喜人。2006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650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出口250亿美元,同比增长51.5%;进口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1%.以有色金属为例,铜产量310万吨、电解铝950万吨、铅310万吨、锌310万吨,此外铜材达520万吨、铝材达860万吨。我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为1917.01万吨,比2005年增长17.48%,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位。
  外资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据统计,2006年我国金属行业重大外资项目18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5个。重要项目投资总额22.68亿美元,占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2.22%.共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和日本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对中国的金属行业进行了投资。截至2006年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354个,同比增长24.65%.其中,独资项目189个,合计外方出资额占该行业外方出资总额的69.58%,大型项目56个。新增项目合同外资金额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2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38亿美元,同比增长4.38%. 2007年,我国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有色金属矿山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显著,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比2006年增长54%,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外资金属企业为中国的行业发展推波助澜。根据统计,2007年全球金属行业勘探投资近106亿美元,国际16家主要的矿业公司在2004—2006年资本开支增速为57%,而大多数外资金属行业巨头将这个掘金之地选在了中国。毕竟,对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出色的生产,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外资进入中国金属行业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全球铝业巨子———美铝就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技术合作进入中国。自1993年以来,美铝公司在中国已投资了7亿多美元,并建立了17家运营单位。2001年12月,美国铝业公司认购了中国铝业8%的股份。作为认购的条件之一,中国铝业公司从现有体系中将广西分公司剥离,投入到双方合资设立的平果铝业公司中,美国铝业公司出资5亿美元投资合资公司,拥有50%的股权。同时,美铝还对在铝冶炼成本中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用电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兴趣,在金属镁方面的调研也正同步进行。
  2000年英国比利顿公司与我国最大的铅锌矿———兰坪铅锌矿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双方商定利用比利顿公司的关键技术工艺和生物冶金专利,合资兴建一座年产达20万吨锌锭的采、选、冶一条龙的现代化企业。
  全球第二大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也不甘落后,2003年与宁夏青铜峡铝厂达成合作意向,参股50%合资运营年产13万吨的电解铝,并将继续投资扩建15万吨/年生产能力。经过扩张之后,合资企业的总产能将达到28万吨/年。
  2003年3月上旬,亚洲铝业与日本住友达成合作意向,在中国内地组建联营公司,总投资20亿港元。计划从美国收购二手设备,中国内地购并工厂,生产铝合金模具。从2001—2003年两年间,亚洲铝厂已经把广亚、新亚、泛亚、中亚等厂“收编”到自己的阵营之中,预计亚铝的铝材产量2003年将增加到20万吨。
  短短几年工夫,散布在全国各个地方的铝型材加工厂几乎都成了境外巨头收购的目标。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已经持有渤海铝材厂35%股权,并且收购了目前国内第二大铝型材加工企业兴发铝材7%的股份,随后又投入2亿美元扩建渤海铝材厂。
  此外,法国普基、挪威海得鲁、澳铝等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工厂,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占有的步伐。一时间,中国金属市场呈现出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繁荣姿态。
  与此同时,政府也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其保驾护航。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有关部门下发电解铝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高了这一行业在环保、土地、能耗、规模等方面准入门槛;降低甚至取消了大部分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11月1日开始,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铜、镍、电解铝等11项有色金属初级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予以调整,税率暂定为15%;12月30日,《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通过批准,其中,铜废碎料的关税将从1.5%下调至零。在此新税政策中,涉及铜相关产品的关税调整主要包括: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铜阳极从2%调整至零;铜废碎料从1.5%下调至零;铝铜板及印刷线路板用铜箔从4%下调至1%.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颁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取消包括部分非合金铝条、杆、型材、柱形实心体铝合金、其他铝合金制条、杆、铝丝等8个商品在内的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调低包括镍、铅、锌、锡等在内的50多种初级金属加工品出口退税率至5%.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欣欣向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必将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再者,我国金属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资源分散,行不成较大的合力和竞争力。于是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与全球制造商云集加剧了行业市场竞争的两难矛盾。对此,以民族自主产业为重的中国金属工业已别无选择,加快整和重组国内各行各业的资源合一以应对国外资本跨国集团的整体优势,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研究制定中国金属行业在世界格局里的战略思路与布局是其必然选择,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机遇。中国金属行业在世界格局里的求发展、求腾飞道路虽然坎坷不平,但只要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定会把自身一些劣势变成未来发展的优势。中国金属行业必将攀登到一座让世人仰慕的新高峰。(中国企业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