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今年通胀明年滞涨
2008年09月01日 9:56 88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经济增速由过快转为放缓已成为事实———上半年国内GDP增速回落到10.4%,大大低于2007年上半年修正后的12.2%,也低于2007年全年修正后的11.9%,出口下滑成为放慢的主因。
而随着欧美经济的进一步疲软,下半年乃至明年,中国出口必然进一步下滑,投资、消费部分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此轮中国经济增长将调整到何种程度?保增长和控通胀的政策该如何走下去?中国经济走势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调控不当,甚至可能出现经济硬着陆。
8月30日,由南方都市报·理财周刊主办,深圳发展银行天玑财富特约的“南都名家讲堂”在深圳开讲,主讲嘉宾、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经济今年“胀”,通胀达7%;明年“滞”,增速降至8%-9%.受投资和消费影响,企业利润将进一步下滑。宏观调控则需要合理的政策组合,即紧货币防通胀、宽财政防滞胀。
外贸顺差减少导致增速放缓
简单回顾目前国内外主要经济体所发生的经济动向及最新变化时,哈继铭表示:不少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美国虽然刚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3.3%,超出市场预期,但内需增速还是很弱。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增速和日本出口增速同比亦现负增长,亚洲外向型经济体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经济出现下滑。
哈继铭指出,与2007年相比,中国上半年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对美国出口的增速貌似有所增长,其实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剔除升值因素,对美出口实际还是下降的。“源于全球经济继续下行,外贸顺差减少,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房地产影响2/3固定资产投资
除出口下降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哈继铭分析,从对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来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速还保持较快发展,但只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第二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半年名义增速虽达32.2%,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速只有20%,呈下降局面。第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上半年投资增长较快,但7月出现明显回落,增速降到20%以下。房地产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25%,与之有关原材料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房地产业回落将带动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达2/3以上。
哈继铭认为,接下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将是由房地产带动的。今年房地产成交量显著萎缩,5、6、7月房价环比都没有出现上涨,相反,下降的城市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而8、9月房价下降的城市还会更多。
通胀要“防”也要“扛”
“就中国情况来看,虽然近期通货膨胀率得到一定控制,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哈继铭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PPI与CPI脱节,PPI并不能有效传导到CPI,而CPI减去PPI的值是企业利润的先行指标,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速将出现回落。在哈继铭看来,最近几月CPI环比下降幅度并不大,低于历史环比平均下降幅度,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仍不能放松。
对通货膨胀要“防”但也要“扛”。成本正常化是经济成功转型的应有之义,主要投入品价格的自由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都具有通胀性质。比如物价管制将逐渐放开,能源价格将继续正常化。这一进程并不增加“额外”的通胀压力,而只是使目前的隐性通胀得以释放。
其次,财政政策“结构性扩张”,以减轻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负担。在税收方面,哈继铭预计政府可能有选择性地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个人所得税负担也有可能调整;到明年,如果投资增速下滑显著,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可能加快,这一转型既是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又可提高投资积极性。此外,在能源价格逐步正常化的前提下,政府可能适时推出资源税。
增长须由出口向内需转型
哈继铭表示,全球经济已进入下行周期,预计货币从紧态势不变,财政政策结构性扩张。对于宏观政策组合的选择亟需谨慎。
目前面对通胀压力高企,放松货币政策将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应当是以保持政策稳定性为主,紧货币防通胀,适度宽财政防滞胀,“先抑后扬扬财政。”毕竟,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10%仍然可期,而2009年也将在8%以上。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GDP增长8%-10%显然不低;且中国财政实力雄厚,将有助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2009年经济增长达到9%.
而具体的政策组合应包括:首先货币仍将保持从紧,信贷控制还将持续,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央行将通过数量型工具努力使全年货币增速控制在16%左右;但利率使用将更为谨慎,维持今年至多加息1次的判断。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放缓,维持去年底作出的今年对美元升值10%判断。更长远地来看,中国将来要想这一轮周期之后再起来的话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增长模式的转变———从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一个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从重化工业转为高科技服务业。
政策展望
宏观调控需要合理的政策组合———紧货币防通胀,适度宽财政防滞胀。
财政政策“结构性扩张”将在税收与支出两方面双管齐下:出口退税率乃至个人所得税负可能有所调整,增值税转型可以推广;对于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和城市公交)、社会保障以及农业的支出将进一步加大。这些既可缓冲经济下滑,又有利于经济转型。但是财政政策作用不宜高估。
货币政策略有放松,包括信贷和货币增速的小幅提高,新增贷款额度向灾区和中小企业倾斜,货币调控更多依赖数量型手段。利率基本保持不变;汇率小幅升值,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8%,明年2%.
能源价格有望进一步提高,但属被动性调整(短缺迫使调价)。
债券融资潜力较大,但削弱股市流动性支持。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