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午评:两市早盘大跌 2245点牛熊分界线失守

2008年09月05日 13:16 11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一、午盘评述

9月5日午盘情况
 
开盘
最高
最低
收盘
涨跌%
成交额(亿元)
上证指数

2224.53

2238.32
2199.38
2222.68
-2.4
142.8
深证成指

7299.37

7384.47
7237.07
7358.18
-1.54
65.3
沪市B股
149.25
150.38
146.54
149
-1.41
0.6242
深市B股
368.76
368.83
364.88
366.9
-2.06
0.4803

  9月5日讯 昨夜美股暴跌加之招商证券IPO新股上会的负面因素导致A股早盘两市双双低开2%左右,沪指开盘直接开在2245点上一个牛市高点位置之下,连续多日构成的重要支撑彻底告破,并快速跌破2200点整数关口,随后两市股指横盘振荡小幅反弹,但由于指标股的弱势及未有明显作多板块,技术止损盘涌出较多,最终两市午盘双收中阴K线。
  截至收盘,沪指报收2222.68点,下跌54.73点,成交142.7亿;深成指7358.18点,下跌115.42点,成交65.88亿;两市成交基本与昨日同期持平。
  盘中表现看,个股普跌明显,截至午盘收盘两市翻红个股不到150家,90%个股下跌。指标股开盘整体弱势下跌,一度多数跌幅均超过3%,中国石油、中信证券、交通银行等市场关注度较大的权重品种一度领跌,板块上看参股招商证券的中海海盛、中粮地产等开盘强势活跃,上海本地股今日在涨幅榜前列出现较多,属于近期较为稳定的游资炒作强势板块,但个股轮换更替依然较快,难以保持持续上涨的赚钱效应。创投板块及传媒类个股一度逆势活跃。
  后期走势上,渤海投资认为,今日A股市场面临着两大压力,一是美股暴跌,港股有望跌穿20000点的支撑,从而使得市场的压力陡增。二是限售股将从原先的36个月降为12个月,如此就加剧了短线市场的压力,故今日A股市场大幅低开,2245点的心理支撑位迅速被无情击穿。幸运的是,今日虽然利空多多、市场压力重重,但跌停板个股并不强,从而激发游资热钱对上海本地股的追捧,也就有了早盘上海本地股的崛起,这就牵引着A股市场有所企稳。不过,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处于调整趋势中,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压力犹存,所以,大盘仍有进一步的调整空间,建议谨慎。
  二、要闻解析
  (一)沪深交易所大面积修改股票上市规则 改革停牌制度
  今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稿)》,并于10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规则总结了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执行与监管的经验,特别是以股价异动为监管重点,进一步健全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联动快速反应机制。
  [简评]:很多股票长时间停牌,其间没有任何信息公开披露,这种现象的确应该改一改了。
  (二)美国就业市场疲弱 美股周四大幅下跌
  美股周四大幅下跌,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以及金融机构的困境令投资者心生恐惧,油价的进一步下滑也令投资者对于美国与海外经济成长的放缓感到不安。
  [简评]:美股大跌可能导致港股跌破20000点整数关口,而国内的2245点也很可能守不住。
  (三)招商证券首发8日上会 拟发行3.58亿股
  据发审委2008年第132次工作会议公告,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将于2008年9月8日上会。
  [简评]:该消息构成一定的利空,可能刺激券商概念股的走强。
  (四)上海房价出现调控以来最大跌幅
  一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通过对上海官方的“网上房地产”楼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新盘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32%,月成交均价环比下降24%。
  这家机构据此形成的报告特别指出,尽管存在偶发因素,但是这个24%的跌幅,已是2005年7月以来上海房价最大环比跌幅,也是这三年新一轮调控以来的最大跌幅。
  [简评]:房价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下跌正在进行中,如果高层不伸手就房市,则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五)A股引起更高层面重视 《求是》文章不可忽视
  在沪深股市严重低迷之际,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2008年第17期)推出一组主题为《坚定信心 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的专家文章,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由于《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在该刊进行专题股市讨论是第一次。有观察家指出,此举说明股市稳定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更高层面的重视。
  [简评]:之前是新华社经常发表对股市的评论,希望股市好起来,但效果越来越有限。现在《求是》也开始关注股市,仍然不一定有作用。中国股市规模太大,已经不是单靠舆论就能涨起来的了。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