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午评:沪指盘中跌穿2100点 金融权重全面补跌

2008年09月11日 13:4 10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一、午盘评述

 
9月11日午盘情况
 
开盘
最高
最低
收盘
涨跌%
成交额(亿元)
上证指数

2143.4

2148.12
2099.17
2104.7
-2.14
128.6
深证成指

7046.47

7072.19
6962.06
6973.79
-1.3
53.2
沪市B股
142.87
143.55
139.44
139.77
-2.5
0.4554
深市B股
347.37
348.46
338.98
339.27
-3.12
0.3795

  9月11日快讯 两市股指早盘并未收到昨日止跌反弹及美股小幅上涨刺激,反而双双小幅低开,随后虽然一波反弹深成指短暂翻红,但随后两市便逐波下跌,在临近午盘收盘是更是出现了一波较强的跳水,沪指盘中跌破2100点整数关,深成指跌幅收窄未创调整新低。
  截至午盘收盘,沪指报收于2104.7点,下跌46.06点,成交28.5亿;深成指报收于6973.79点,下跌91.67点,成交53.66亿;两市成交对比昨日同期小幅萎缩。
  早盘权重调整对股指下行拖累较重,银行权重及保险权重领跌指标股,工商银行(601398)、深发展A(000001),交通银行(601328)、建设银行(601939)均创调整新低,保险权重中的中国人寿(601628)跌幅一度近6%,整体金融权重的跌幅均超过其它蓝筹指标股,补跌迹象明显。中国远洋(601919)跌幅近8%,创上市以来新低,中国石油(601857)也盘中再次创出新低。
  板块上汽车蓝筹股有所活跃,上海汽车(600104)、一汽轿车(000800)等均放量逆势上行,但有所冲高回落,医药板块受医改征求意见消息刺激多只个股位列涨幅榜前列,上海本地股在棱光实业(600629)的强势表现下也较为活跃。整体看个股普跌迹象明显。
  后期走势上看,北京首证认为,涨跌家数之比显示空方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但成交量迅速萎缩,当前大盘弱市整理的可能性较大。
  二、要闻解析
  (一)CPI跌进5% 价格管制放松获更大空间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8月的CPI为4.9%,较7月6.3%的水平下降1.4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四个月出现下滑,这也是14个月来的最低点。但国内整体的通胀阴影仍然挥之不去。
  [简评]:PPI和CPI较大的剪刀差说明PPI传导不畅,意味着中游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二)中国经济朝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目标前进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10日集中发布了一系列8月份宏观数据。数据显示,下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也得到了明显控制,“一保一控”的政策效应正进一步显现。
  [简评]:最新公布的较低的CPI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消除了,后几个月很可能反弹;但经济增长下滑却已经是事实。
  (三)机构解析8月数据:CPI回落难改从紧货币政策
  “前期的紧缩政策已经产生效果,但近期放弃从紧货币政策还不太可能。”昨天,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合伙人梁跃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如果年底CPI数据回落至4%~5%,明年CPI数据有望降至4%的水平。由于目前银行1年期定期利率水平为4.14%,因而使得困扰各方的“负利率”环境得以纠正。但若就此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将会使得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就股市层面来说,在CPI回落的同时,PPI数据仍然维持在高位,这对于企业毛利率水平、企业利润等构成压力。“如果未来上市公司业绩因上述原因而降低,这将直接对股市未来运行形成制约。”
  [简评]:较低的CPI是昨日盘中一度上涨的重要原因,但预计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轻易松动,资金面仍不宽裕。
  (四)信贷需求或已见顶 银行遭遇“有钱难贷”
  尽管8月份28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商业银行将再度面临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存款激增,但在贷款市场上,它们或将遭遇“信贷需求下降”和“贷款难放”的双重困扰。
  [简评]: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投资过剩产能富裕的现象会逐渐体现出来,结果就是投资增速下降,信贷需求降低。近期银行股表现不佳和此直接相关。
  (五)商务部:将以市场经济原则处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厦门召开的中国国际投洽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可口可乐申请收购汇源果汁一案,中国商务部将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依法行事--反对市场垄断,但支持正常的市场行为。
  [简评]:如果按市场经济原则处理,则该并购被商务部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