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宏观数据解读 专家称下半年保经济增长应放在首位
2008年09月11日 15:28 156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专家解读8月宏观数据称,中国经济发生“很大变化”
据每日经济新闻9月11日消息 昨日(10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机构,对8月份的宏观数据进行全面解读。
专家认为,本次CPI大幅回落至4.9%,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但除非9月CPI低于4%,第四季度平均CPI低于3%,否则,绝对不能说通货膨胀已经全面缓解了,而放开货币政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半年宏观政策变化是,物价的问题要放第二位,保经济增长要放第一位。
数据:8月份CPI创14个月来新低
CPI:4.9%
回落缘于食品价格 将继续下行
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4.9%,创14个月来新低。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4%;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
“本次CPI大幅回落至4.9%,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也低于我们5.3的预测。”东方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高级研究员高义认为,CPI超预期回落主要是因为本月翘尾因素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加上肉禽、食用油价格出现回落。
海通证券分析师李明亮也认为,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食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食品价格回落主要来自于供给面的改善,包括国家去年开始加大农业投入及相关储备体系的完善,还包括今年上半年雪灾、地震等偶然因素的逐渐消失。”
对于今年后几个月CPI走势,张永军表示将呈回落态势,“基本在5%以下,全年CPI将保持在6.5%左右。”摩根大通预测,2008年全年的CPI涨幅会达到6.4%,2009年为4.8%。这两个数据均比上月的预测降低了0.3%。
PPI:10.1%
PPI冲至最高点 9月份将回落
昨日公布的8月份PPI同比上涨10.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0%。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9%、26.6%、0.7%和9.2%。
对此,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高级研究员高义认为,本月PPI或将成为年度高点。他分析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但受国内工业生产时滞、前期提高成品油和电力价格以及奥运期间部分工厂停工等因素影响,导致本月PPI暂时维持短期高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中国PPI目前的涨幅基本上已达到最高点,预计今后会有所回落。申银万国研究所宏观策略分析师李慧勇认为,10.1%的增速已位于本轮PPI上涨的顶部,9月将小幅回落,4季度将大幅回落。
投资:27.4%
未来增速很可能放缓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但专家认为,我国投资实际增长只有15%至17%左右。
天相投资顾问宏观经济分析师金春萍表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际仍然在16%左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认为,我国实际投资增长只有15%左右,是近年来比较低的。
金春萍说,“在房屋销售情况不乐观、房地产企业资金面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这将引起相关行业如黑色金属等行业投资增速的同步回落。因此,未来整体投资增速很可能放缓。”但李慧勇认为,有色、钢铁、石油与天然气开采、铁路运输、电力等重化工业投资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使得未来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可乐观。
顺差:286亿美元
8月份贸易顺差创新高
海关公布今年前8月的贸易数据,1~8月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其中,8月份贸易顺差达286.9亿美元,创下一年来的新高。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1.1%,进口同比增长23.1%,进口增幅比7月份下降了10.6%。
在出口数据中增长最快的是铝、集成电路、集装箱等商品,而玉米、食糖、钢坯的出口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备受关注的纺织、玩具出口增长则继续持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分析认为,8月份的贸易数据比较正常,此前对国内出口企业倒闭关门的状况可能过于忧虑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贸易顺差创新高主要因进口增长突然放缓,奥运会结束后,一些暂时性需求有所消退。另一原因是经济增长放缓,降低了中国的进口需求。他认为,因为全球石油及商品价格持续走跌的关系,未来几个月进口增长将不太可能反弹。中金公司驻北京经济学家邢自强也认为,巨大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疲弱的进口数据,这意味着国内需求正在走弱。对此,左小蕾强调,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要靠内需来拉动。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