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衰退与防通胀前瞻:只有促转型 才能保增长
2008年09月24日 9:27 110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防衰退与防通胀前瞻”系列笔谈之一
目前,我国CPI涨幅回落至5%以下,GDP增速减缓,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陡增,楼市低迷、股市下跌,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迹象。在此形势之,管理层将“两率”下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针对股市的利好政策也相继出台,这使得人们对于“保增长、控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我们如何实现“一保一控”的目标?如何理解“保增长”与“控通胀”孰轻孰重?如何让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今日起,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此话题笔谈他们的看法。
2008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大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物价上涨率的经济大国。
物价上涨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比2月份本轮通货膨胀顶峰的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这轮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源头是前期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不负责任地滥发美元带来的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全球出现资产价格暴涨以及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飙升。由于近期次贷危机严重恶化,发达国家普遍由过去流动性过剩突然陷入流动性不足,全球经济降温也使需求猛烈收缩,本轮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在2008年达到顶峰。今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石油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国际油价在7月初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后出现连续下降走势,每桶下跌至100美元左右,跌幅超过30%。石油价格作为本轮通货膨胀周期的风向标,已经带动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世界通货膨胀压力将较2008年减弱。从趋势看,整个世界经济将从2008年低增长、高物价的“滞胀”为主的运行状态,向2009年低增长、低物价的“低迷”为主的运行状态过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2008-2009年在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宏观调控目标排序中,反衰退优先于反通胀。
经济下滑风险正在逐步积聚
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大大超出年初预期,国内又遭遇突如其来的南方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信贷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取消部分政府行政性收费等措施。这些政策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由负转正,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1.3%,增幅超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6个百分点,投资粗放化趋向开始转变。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外贸顺差停止负增长,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发展更加协调,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党中央、国务院对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的把握,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抓住了关键,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上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周期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
以“促转型”来“保增长”
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提高。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主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009年的财政政策安排应当是比今年更加积极。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更多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减税和减费来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更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果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据初步测算,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名义总投资增长率可以提高2.25个百分点,实际总投资提高1.16个百分点,且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呈逐年略有扩大的态势。
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使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目前发达国家联手挽救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手段是不计后果地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流动性,此举能否成功解决金融机构倒闭潮不得而知,但肯定已经种下了下一轮通货膨胀的种子,对未来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必须保持警觉,2009年我国仍然要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