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2008年09月27日 8:43 97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吴晓灵26日表示,全球新一轮次贷危机不会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系统性风险。
吴晓灵是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新书发布会上讲这番话的。她说,金融机构是否健全是判断金融稳定的关键。中国金融业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健全,这四大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将有效保障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不会有系统性风险。
吴晓灵说,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国有商业银行甚至被认为是技术上濒临破产的问题银行。但在此后,我国启动了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取得了成功,几大银行先后上市。“在如今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回头再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确实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改革时间窗口,这也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晓灵表示,前几年证监会等部门对高风险券商的综合治理,实行了客户保证金第三方托管制度,这挖除了资本市场上最大的一个“地雷”。今年股市沪指从6000点回落到2000点的过程中,以往最容易出事的券商如今不再犯老“错误”,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股市风险,而国际投行(券商)却纷纷出事。通过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有效地化解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此外,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数轮治理整顿,也为其打下了稳健运行的基础。
她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以来,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这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她同时指出,当前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金融业需要加快改革,由以往持续被动的局面转为更加主动地应对。
吴晓灵认为,美国金融动荡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经济增长步伐将有所放缓。由于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美国经济减速将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主动抓住机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多依靠外需转向更多依靠内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