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依靠内需推动增长 增长模式面临考验

2008年10月06日 9:34 8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亟待由依靠外需推动转变为内需推动,这既有助于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波动,又有助于美国消除经济领域的不均衡,缓解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乃至衰退。
  这些专家是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举办的“全球化下经济周期与资本市场国际论坛”上作此表示的。
  中国成解决美国问题重要因素
  对于美国经济走势,普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Alan Levenson认为,如果处理得当应能避免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过的长期萧条,明年可能会有一个微弱的经济复苏。
  Alan Levenson认为,2008年美国经济呈现比较浅的经济衰退,这主要是由于2004—2006年住房供求出现了不均衡,随后供给建设逐步减少,虽然2007年住房市场开始恢复平衡,但对GDP总体的贡献下滑至0.5%,推动了失业率升高、消费能力下降和信贷政策紧缩。在全球化条件下,美国过去四个季度净出口增长1.7%,部分抵消了住房产业下滑因素,所以发达国家将继续保持一种有所放缓的经济增长趋势。 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坚持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或通缩问题通过出口转移到了美国。
  法国里昂证券策略师Russell Napier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为偿还债务,美国未来十年工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美国经济将在2014年崩溃。
  但两位专家均认为,中国将成为解决美国问题的重要因素。Alan Levenson指出,目前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否消除经济领域的不均衡,从内部讲是长期以来美国储蓄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有赖于其他外部因素,例如发展中国家把增长重点放在国内以及日本政府减少赤字等。”
  Russell Napier也表示,中国的决定将会越来越影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只能依赖扩大内需,并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和经济发展,经常项目盈余逐渐被消化。
  中国增长模式面临考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在双重周期的压力下,中国经济依靠外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面临严峻考验,应该进行经济转型。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我们自己应对冲击的能力,”许小年表示,“美国的金融风暴、中国经济增长的放慢这些都不足虑,真正担心的是我们经济体制内部的刚性,宏观经济和企业受制于体制刚性,很难对外部的变动和冲击作出实时的充分反应,这是最值得忧虑的。”
  多伦多大学金融及企业经济学教授Donald J.S.Brean则表示,中国金融体系此前采取了适当的改革步骤,被置于整体经济改革开放进程的后期,成功地将自身的和全球的金融波动隔离出来,也能够比较好地应对当前的全球性的金融波动。尽管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体系广度和深度等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