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即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召开
2008年10月15日 16:25 181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再生金属 大有可为
——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即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召开
本网讯 (卢建/文)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CMRA)承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CARCU)、国际回收局(BIR)、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和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EPA)协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委支持的“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展览交易会”即将于2008年11月7日~9日在中国·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
一、过去一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新进展
自2007年第七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召开以来,虽然时间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年,但这一年来,政府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频出,从2007年11月底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到2008年上半年十种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颁布,到2008年8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极大地规范和促进了再生金属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07年全年再生金属总产量达到530万吨,同比增长17%,占当年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2.5%。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75万吨、再生铅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17%和15.4%。自2002年以来,再生金属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3%。
2008年上半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产量达到284万吨,其中再生铜114万吨、再生铝140万吨、再生铅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9%、7.7%和47%。
2、生产工艺持续改进,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
再生铜领域,竖平炉和倾动炉的出现,改变了以前固定式反射炉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能源利用效率可提高15~30%,而且环境污染得到了彻底治理,劳动环境卫生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在紫杂铜直接利用领域,随着赣州江钨和天津大无缝紫杂铜直接制杆项目的建设和即将投产,中国杂铜制杆行业的技术装备和环保水平将得到迅速提升,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总体基本接近用电解铜生产的铜杆标准,部分性能指标甚至优于用电解铜生产的铜杆标准。
再生铝领域,组合式熔炼炉组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同时,通过自动控制和燃烧系统的改进,合理控制铝液温度,节能效果可进一步提高20~30%,同时金属回收率进一步提高。
再生铅领域,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使铅回收率达96%以上,基本实现了资源化和无害化。河南豫光金铅集团1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工程通过专家组评审,该工程引进意大利CX废旧蓄电池集成系统,工艺设备设计合理,自动化水平高,能耗低、环境效益好;8万吨粗铅熔池熔炼工程采用氧气底吹炉加鼓风炉炼铅工艺,具有能耗低、原料适应性强、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
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行业的良好循环发展。
3、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新进展
在2007年11月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上,宁波金田、山东金升、湖北金洋三家再生金属企业和天津子牙、安徽界首等五家再生金属园区被评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一方面是国家对再生金属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寄予的厚望,同时也是对再生金属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成果给予的充分肯定,对于推动再生金属产业升级和更大发展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4、再生金属园区蓬勃发展
再生金属园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在逐步规范的同时,进一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二是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和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已经成为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原料基地和市场的晴雨表。
首批五家定点园区(台州、宁波、天津、太仓、全通)的再生资源处理量已经占中国进口废金属总量的40~50%,海关、商检、金融、担保、物流等配套监管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增五家定点园区(烟台、文安、肇庆、江门、梧州)建设顺利,企业陆续进驻,在2008年4月1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新增62家七类定点企业名单中,烟台、文安和肇庆三个园区内的新增七类定点企业达到42家。
再生金属园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约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方便了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有效规范了以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业。
5、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7年国家先后发布了《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和《铝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6月再次发布了铜等十种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至此,从规模、选址、工艺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国家已对再生金属项目设置了相对完善的行业准入规定。
在2008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电工用铜线坯》标准中,首次把杂铜制杆纳入其标准范围,这既是承认了杂铜制杆的合法性,同时又是约束其科学规范生产,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尤其值得鼓舞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于2008年8月29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特别是其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成为推动再生金属产业升级和大发展的加速器。
二、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横向比较,我们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再生金属总产量是530万吨,其中再生铜是200万吨,占铜材消费量的比例是29.2%;再生铝是275万吨,占原铝消费量的比例是22.9%。而发达国家再生铜产量占铜材消费量的比例普遍在50%以上,再生铝占铝消费量的比例普遍在60~70%,日本甚至达到98%以上。
中国是人均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再生金属,进一步提高再生金属在有色金属消费中的比例,对于缓解中国的资源供需矛盾、降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集中度需要大幅度提高
发达国家从事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的企业一般只有几家、十几家,多则几十家,而中国的再生铜和再生铝企业各有约2000家,再生铅企业近300家。产业集中度过于分散直接造成:①无法实现对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②产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③技术研发和环保投入跟不上;④原料和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在国际市场上交易量很大,但没有话语权。
3、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像宁波金田、浙江海亮、上海新格、太仓怡球、江苏春兴、湖北金洋等一批产量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环境保护效果好的行业龙头企业。但整体看,由于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集中度过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能源梯级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4、产业发展环境整体趋好,但具体的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随着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近年来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主要以规范行业发展为主,鼓励、扶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很少。
由于国际国内废金属市场竞争加剧,废金属价格持续走高,再生金属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给企业造成巨额亏损。企业使用再生资源有时在经济上未必划算,因此亟需国家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引导广大企业多用再生资源,少用原生资源,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做贡献。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都直接造成了再生金属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的形式和内容
为全面展示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最新发展,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在秉承前七届论坛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论坛形式和内容,继续举办第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展览交易会。
1、政企交流
本届论坛将充分发挥在北京举办的地点优势,充分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即将实施的舆论优势,力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的领导亲临论坛,就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走势、《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行详细解答,并与参会代表进行现场互动。
2、专题报告
本届论坛邀请了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工程院、国际回收局(BIR)、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典型再生金属企业及园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做专题报告,以全方位、多角度总结再生金属产业一年来的发展成果,分析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3、行业展览
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已经成为全球再生资源行业继国际回收大会和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年会之后的第三大品牌会议。本届论坛专门布置了1600m2的豪华展厅,继续同期举办“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为国内外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一个全方位展示、宣传、合作、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4、商贸洽谈和再生金属园区参观考察
论坛将利用展览和会议间歇的时间,以展览、酒会、茶歇、设立专门洽谈区等形式,为参会代表提供商贸洽谈的平台。并组织参会代表参观考察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促进上下游企业、国内外企业、再生金属企业与相关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在广州召开的第七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共有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9名国内外代表出席,其中国外代表达到328人。再生金属交易量超过5万吨,贸易成交额近20亿元,论坛规模和商务成果均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中国再生金属产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行业发展日趋理性与规范,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再生金属及相关行业朋友届时出席论坛,共享再生金属行业发展成果、共谋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大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2008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