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压垮英国居民 平均每5分钟有1人破产

2008年10月17日 13:54 12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金融危机压垮英国居民
  有统计显示,9月底以来,英国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个人宣布破产,每天平均有104户人家被迫变卖房产还债。
  中新网10月16日电 设在伦敦费尔法克斯大街的“基石链接”房地产经纪公司店面临街,又紧邻地铁站和一个大电影院,原本生意不错。
  但当记者10月15日上午特地登门拜访时,这家经纪公司已经是“铁将军”把门。隔着玻璃窗,可以看到地板上落了一层灰尘,四张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绝佳位置》、《热销房产》等杂志,房间门口则堆满了各种期刊、信件和其他邮寄资料……
  隔壁杂货店老板说,这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三个星期前已经关门,进入9月份以来,这家公司就好像很少有买家登门。
  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店面位置绝佳,租金昂贵,外加要支付员工薪水,这家房产经纪公司开销应该也不算小。没有生意,关门歇业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感受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寒冬”的远不止“基石链接”公司。
  有统计显示,9月底以来,英国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个人宣布破产,每天平均有104户人家被迫变卖房产还债。目前,全英国平均每人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债务为9500英镑(1英镑约为1.7美元)。
  英国9月份房产市场基本冻结。皇家注册测量师协会的统计显示,过去三个月里,伦敦平均每家房产经纪公司只售出8套住房。协会发言人杰里米·里夫说:“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经使人们的消费信心丧失殆尽,按揭贷款领域的流动性得不到恢复,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
  除了住房,对英国普通消费者而言,日常消费压力也在增加。9月份,英国的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到5.2%,远远高于2%的政府目标值。
  英国人平日到超市购物都得盯着价签比较半天,最近几个月,物价上涨更使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敏感的商家也发现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特易购、ASDA等超市近来都争着对自家商店的部分奶酪、面包、西红柿、鸡蛋、面粉大做促销。
  英国独立宏观经济研究和咨询机构——“资本经济”公司的一位经理说:“我们正经历金融危机,金融业也许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风光了。而我们正经历的生活,好像也与1929年大萧条时期类似。”
  史无前例 英国三大商银国有化
  ⊙李俊辰
  英国政府10月13日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劳埃德TSB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注资370亿英镑,将其部分国有化。英国财政部将以200亿英镑,换取皇家苏格兰银行60%的股份;另外170亿英镑将注资正在购并的劳埃德TSB银行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并将持有合并后银行的40%股份。有评论认为,这天可能是英国银行史上最特殊的一天,是对有关银行“彻底的羞辱”。英国大银行巴克莱没有选择政府资助,而是将自行募集65亿英镑补充其资本金。
  这确实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注资”方案。而皇家苏格兰银行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在被迫向政府求助后,两家银行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将被迫辞职。被注资的银行必须将其按揭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此外,受助银行的高管今年将没有现金奖金,将来根据公司业绩以股票支付其奖金。预计,英国政府可能不会坚持要求在各银行董事会安排自己的成员,但将通过其他形式保持彼此间的联系。
  英国首相布朗称,这一“史无前例的行动对所有人至关重要”,将解冻货币市场。他承诺,英国政府将不会是永久的投资人,银行被强化之后,政府将卖出临时持股。他还认为,现在是为全球金融秩序重新制定规则的时候了。
  此前,英国银行界认为需筹500亿英镑才可以渡过难关,如英国政府要求哈里法克斯苏格兰银行筹集120亿英镑资金,苏格兰皇家银行筹集200亿英镑,劳埃德TSB筹集50亿英镑,巴克莱银行筹集80亿英镑等。
  而根据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破例”举行的有史以来的首次峰会所达成的共识,英、德、法、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最近几天公布的救市承诺的总额已达到1.9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被视作上限,如果金融危机得到缓解的话,未必会全部动用。
  这是欧洲国家迄今为止对金融危机作出的最为一致的反应,但实际上仍未涉及此前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及的设立欧洲共同基金,在具体政策落实上很可能仍是“各自为政”。由此,也有专家认为此救市计划并不能真正解决欧洲的危机问题。
  至于银行国有化,也不是次贷后英国采取的特殊步骤了。英国北岩银行在去年出现挤兑和财务困难,濒临倒闭,即便得到250亿英镑紧急贷款也难维系。今年2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把北岩银行暂时国有化的法案,这是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采取把私人企业国有化的行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本质而言是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财政的老祖宗是凯恩斯主义。这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所言的“有效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历史中的罗斯福“新政”里面实现了双拉动。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权力和整体经济趋势的效果的文章,发展了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固定参照物的理论,他越来越相信经济系统不会自动地沿着一个曲线即经济学所谓的最优生产水平前进。可是他既没有找到证据,也没有找到一个形式来表达这些思想。
  随着后来被称为大萧条的全球生产衰退的到来,对金本位,经济自动调整的特性以及以生产带动经济的模式的批评开始浮出水面,数十个不同的学派争妍斗奇。凯恩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着一个简单的观点:大萧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时在生产和投资领域有一股投机的风潮——工厂和运输网络远远超出了当时个人的支付能力。对“需求不足”的重视和他创造的允许政府能够调控经济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形式使当时的众多年轻经济学家接受他的理论和方法。
  也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反对他的理论,认为导致萧条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对商业的信心;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削减政府开支,从而恢复对重返金本位的信心。
  当前,对于国有化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目前缓解金融危机而言,现在不见得有比直接注资商业银行更好的办法。在金融市场失去调节功能的时候,只有政府干预出手。至于对大量倾注流动性会造成后期的通货膨胀的担心,只能暂时放在一边了。
  从目前的趋势看来,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但各国政府要做的就是延缓危机的发生,或者说就是让经济衰退的速度放慢,而不是集中爆发,这也是英国注资三大商业银行的真正原因。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