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CPI回落幅度将超全国 钢铁有色价格持续下跌

2008年10月21日 10:19 20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全国前三季度CPI上涨7%,而云南CPI增速也将和全国一样继续回落。“CPI和PPI必将回落,云南省CPI的形势也比较好,回落幅度还将比全国大。”云南省统计局的一位负责人昨日透露。我省居民消费价格的大幅回落也将意味着云南物价过快上涨已得到控制。
  从5月份开始,猪肉价格、食用油价格出现回落,记者昨日在昆明市场看到,散装的精炼油已从12.5元/公斤降到了10.5元/公斤。“从6月份到现在,油脂的价格一直处于回落趋势,”云南省丰瑞油脂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春节以后,油脂价格总体处于回落趋势,中间出现的小幅上涨也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自身调节后的波动,现在菜油的销售价格只是春节时期的一半,从16000元/吨降到了9000元/吨左右。
  云南省农业厅的监测数据也显示,第三季度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涨速减缓并稍显下降趋势,平均比二季度跌2.14%。其中,油料三季度价格平均比二季度跌8.5%;蔬菜价格平均比二季度下跌7.2%;生猪平均比今年一季度下跌4.45%、比二季度下跌10.5%。猪肉、羊肉等畜产品也比二季度下跌3.5%。
  云南省统计局的上述负责人也表示,相对于全国,我省三季度的“剪刀差”差距不会很大。
  “从全国9月份回落0.3%的幅度来看,物价方面还不是太理想,原材料价格回落后还是有上升,出现了较大波动,证明了PPI还是向CPI传导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认为,虽然从5月份开始物价已经有所回落,但前几个月出现了CPI和PPI的“剪刀差”,而长期存在的“剪刀差”必然会导致PPI向CPI的传导,物价会再次上涨,物价回落也会很难。虽然现在的CPI和PPI都处于回落状态,但CPI的回落幅度不是很大,这也有翘尾因素和国际初级产品、国际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云南省处于内陆地区,美国经济危机及对沿海城市进出口的影响都不会波及到云南,预计云南省三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会高于全国,回落的PPI、CPI也会比全国好。
 

云南省工业增加值力保 第四季度完成520亿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获悉,1至9月全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30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33.72亿元,同比增加172.12亿元,同比增长13%。据云南省经济委员会经济运行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前三季度工业增长率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为完成全年任务2050亿元任务,现已制定多项举措,力保第四季度完成工业完成增加值520亿元。
  “前三个季度,主要是烟草、煤炭、电力、化工发展比较快,在它们的带动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该负责人表示,进入7月份钢铁和铜等有色金属的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云南许多矿产生产企业限产减产,工业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促进工业发展,云南省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一系列措施。
  


前9月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359.43元
  记者昨日从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获悉,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25.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359.43元,同比增长了5.7%,成为拉动我省前三个月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我省各市县在2008年三季度陆续兑现了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的增资部分,使前三季度工资及补贴收入同比增长了6.7%。仅今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2145.01元,就增长了11.3%。而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也分别增长了66.3%、47.9%、8.4%,
  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比上年同期增长15.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3%。影响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前三季度,因价格上涨多支出424.1元,占消费支出的6.3%,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成为推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高达3218.49元,同比增长24.2%,扣除食品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4%,城镇居民家庭因食品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513.9元,多支出部分占食品支出的16%,占消费支出的7.6%。衣着用品、住房消费、交通通信支出、家庭设备及服务、文化娱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前三季度,我省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98亿元,同比增长10%;我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76元,同比增加507.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