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就崛起之路 河池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纪实

2008年11月21日 13:48 20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采矿量减少一半,产值却翻一番,天下有这样的好事?有!
  河池市去年有色金属采矿量不到5年前的一半,但有色金属行业实现产值115.79亿元,产值却翻了一番。
  “这得益于思路转变,得益于科技兴企,促使有色金属集约开发,走深加工的道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11月17日,河池市委书记蓝天立妙语连珠。“通过这条路,力争把河池建成广西最大、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
 

拉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河池市有色金属资源品种多,种类齐全,已发现的矿种46个,占世界83个有色金属品种的55.4%,被誉为“矿物学家的天堂”。
  河池市探明的有色金属有锡、锑、铅、铟等43种,金属保有储量846万吨,价值达700多万亿美元,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铟的保有资源储量占广西总量的99.1%,名列世界前茅。
  但河池过去只靠挖矿卖矿,依赖采选业单一发展模式,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集中度低,品质信誉不稳,缺乏整体创新,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河池市的决策者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反思粗放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调整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现代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为基础,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合优势,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西河池金河矿冶公司就是这方面的缩影。11月中旬,记者来到该公司,只见炼炉火光熊熊,一块块刚出炉的锌锭散出炙热的气息。据公司总经理侯义新介绍,公司过去是军工厂,在河池市调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战略中转成了冶炼企业,后又投资1.08多亿元将公司生产能力由2.5万吨/年扩增到5万吨/年,并通过拉长产业链,回收废渣等建成一条10吨/年的新电解铟生产线;回收尾气生产硫酸,年产工业硫酸11万吨;还年产锌焙砂7万吨,工业产值超过6亿元。
  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走出了河池,迈出了国门。现有规模以上采选企业40家,年采、选能力达530万吨,规模以上冶炼、加工企业30家,年冶炼能力70多万吨金属。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品种10个,2007年产量27.47万吨,尾气制酸48.6万吨。成源冶炼厂生产的“CY”牌铅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成功挂牌,成为中国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挂牌十大品牌之一。该市“深水湾”牌国际一号锡锭在伦敦LMF注册上市,成为在河池生产、全球销售的品牌产品。
 

科技是安身立命之本
  河池人深深懂得,市场是质量、品种、效益的最好检验师。面对技术落后的弱点,他们坚持科研、生产、经营相结合,让高科技提升资源的价值。
  堂汉锌铟公司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率先在产品深加工、循环经济等方面探索企业发展壮大之路。2002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开发,尤其针对新工艺进行摸索和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先后与中南大学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并利用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新上马综合回收利用铅锑鼓风炉渣中的锌、铟等贵金属项目,这个项目以有色冶炼废渣为原料,进行再次回收利用,生产电解锌、高纯铟。这个科研项目得到了科技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和资金支持,并于2007年10月通过了验收。
  一度被高成本压得喘不过气的成源冶炼厂,提出“向科技要效益,实现每点原矿的完全价值”口号,投资上亿元进行技术革新,发展循环经济。如今,经过几十道严格工序后,成源厂的“三废”再生出锑、锌、铟、金、铋等金属产品,硬是从“三废”中掏回了3亿多元的产值。
  近几年来,河池市先后投入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改造资金21亿多元,使河池的冶炼技术开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了国际先进的“锡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艾萨法(ISA)奥斯特熔炉铜冶炼工艺”等采选工艺和技术装备。目前,河池完成国家计划科技攻关项目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8项、国家专利技术3项。
  有了技术的支撑,河池有色金属产品不断向高、精、深高端产品延伸,有色金属企业掌握并运用了冶炼废气回收制造硫酸、冶炼矿渣回收铟铋镉银等贵重金属、废渣生产水泥资源回收循环等技术,全市年利用废气制酸能力达50万吨,水泥企业年利用废矿渣60万吨以上,铅、锑、锌、锡等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全市一年从“三废”中掏回14亿多元。
 

巧聚贤才活水来
  寒风习习,细雨纷飞,广西堂汉锌铟有限公司却人来车往,处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生产景象。“全靠杨博士来到公司后,开展了技术革新,延长产业链,使5万吨锌焙砂项目、2.5万吨氧化锌项目相续投产,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和东盟等国,公司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50万元的能源综合利用进步奖。”谈起企业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博士伍永田对外来科技人员的功劳赞不绝口。
  为了给产业人才搭建一个用武之地,河池市依托有色金属资源优势、重点项目,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人才小高地”,聚集高层次人才,转化科研成果,促进产业升级,造就一批科技精英、优秀企业家和创业人才队伍,2005年4月,“河池市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诞生,从此拉开了筑巢引凤的序幕。
  “我从外地来到这里,除了看到这里宽松的环境和市场发展的前景,还因为这里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韦海荡说。他来到公司后,夜以继日地带领15人组成的小组开展攻关,在控制温度上进行粗锑二次灰吹法,分离铋、铜,降低粗锑里的杂质含量,使粗锑变成了二号锑,提高了锑的产品质量。通过此方法,公司处理了原库存的2000多吨粗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池·南丹有色金属工业园区自开园以来,成为了高科技人才向往的创业热土,已有6名博士携带科研成果入园创业。广田公司的杨博士带来自己发明的无抑制剂选矿法、顺势选矿法以及冶炼方面的铅锑合金冶炼分离、高纯铟金属制取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用于生产,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200多万元。该公司的博士还应用最新的专利技术,成功地将铅锑合金用低温氧化分离,生产出的三氧化二锑全部出口。南方公司的一位博士发明高铋粗锑二次灰吹技术,可从铅锑矿中分离铋元素。仅此一项,每年给企业创造价值100多万元。
  如今,初具规模的河池市人才小高地,人才辈出,拥有各类专业人员1.8万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53人、博士14人、博士生导师2人,从而形成冶炼、选矿、地质、测量、探矿、机械、热处理等完整的专业体系。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