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新机制 争取形成大成果 汪民徐福顺致辞并签字
11月20日下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关于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合作协议。双方就全面提高青海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大矿产勘查力度,争取在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形成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地质工作新机制达成共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致辞并签字。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钟自然主持签字仪式。
汪民在致辞中表示,中央领导一直十分重视青海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明确提出要适应青藏铁路通车的新情况,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摸清资源情况,积极有序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尽快把青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及相关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与前景,极大增强了我们在青海地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信心与决心。
汪民强调,青海省整体地质工作程度依然很低,优势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可供勘查开发的战略性资源基地缺乏,铁、铜、铅锌、金、钼等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的黑色、有色和贵金属矿产的成矿潜力尚不明朗。煤炭资源的供给和保障,对促进青海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能源矿产严重匮乏的西藏自治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汪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局势动荡,金融危机已逐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宏观上看,我国对矿产资源存在巨大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努力使地质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坚定不移地创新机制,争取实现找矿重大新突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愿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青海省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找矿统一部署,加强重大地质问题攻关和勘查示范,积极推进整装勘查,引进大企业,形成大投入,实现大突破。
徐福顺表示,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必将对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青海省将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精诚合作,统一部署、统一规划,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共同促进地质找矿进程。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周期为2008年至2015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按照“统一部署、分工合作、共享信息、力求突破”的原则,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开展相关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青海省人民政府将统筹辖区内资金投入与工作协调,合作形成的地质资料与成果双方共享。双方将共同部署青海省基础地质调查与重要矿产勘查工作,对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重点勘查区,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快勘查进程,争取3年开创青海找矿新局面,8年形成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另据了解,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地质工作,青海已发现小型以上矿床430处,其中超大型、大型96处。但青海煤炭、铁、铅锌等矿种储量的查明率一般只在10%左右,地质工作程度、投入偏低。2009年,将统筹地质大调查项目、青海财政资金项目并协调中央地勘基金、企业资金等资金共计5.6亿多元投入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参加签字仪式。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