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矿产品价格的下滑
2008年11月24日 15:50 291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1.原油
2008年1~10月,我国原油平均价格为103.3美元/桶,同比增长48.9%。7月为137.6美元/桶,是2001年24.1美元/桶的5.7倍;7月纽约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137.2美元/桶,是2001年26美元/桶的5.3倍(图1)。7月以后,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但仍处于高价位。10月31日,我国原油价格为56.0美元/桶,纽约则为67.8美元/桶,相比7月而言,价格降幅分别为59.2%、50.7%,回落至2007年年中的水平,仍高于2001年至今平均价格49.8美元/桶和52.2美元/桶的12.4%和29.9%。从图1分析,我国和纽约原油价格基本一致,变化规律相同。2007年以前价格虽然上涨,但增长缓慢,进入2007年以后,原油价格快速上扬,到2008年7月到达顶点。
2008年1~10月,我国煤平均价格为732.4元/吨,同比增长60.0%;7月达到最高点,944.2元/吨,是2005年419.9元/吨的2.7倍。7月以后,我国煤价略有下滑,但并不明显,10月平均价格为856.0元/吨,比7月下跌9.3%,与6月中旬价格持平(图2)。我国煤价在2008年以前比较平稳,基本在400~500元/吨之间,但进入2008年以后,煤价迅速上涨,到7月达到项点后缓慢回落,仍然处于高位状态。
2008年1~10月,我国铜平均价格为61185.5元/吨,同比下降3.9%;3月铜价为历史最高,66375.2元/吨,是2001年16423.3元/吨的4.0倍。4月~9月缓慢下降,10月迅速下降,10月31日下滑至35500元/吨,跌至2006年初的价格水平,处于高位。国内外铜价变化趋势相同,2004年前稳中略有上涨,2004年开始加速上扬,2006年初进入高位运行状态,持续至2008年(图3)。伦敦铜现货价格10月31日价格为4101美元/吨,回落至2005年底的价格水平,同样处于高位。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铜现货价格普遍高于LME的价格,少则300美元/吨,多至1000美元/吨,由此可见,我国应该更多的从国际市场购进铜金属,以补充国内需求的不足。
4.铝
2008年1~10月,我国铝平均价格为18089元/吨,同比下降10.4%。进入8月,铝价下滑加速,至10月31日,跌至13650元/吨,回落至2006年年初的价格水平,铝价下降幅度最大(图4)。LME铝现货价在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3067.5美元/吨,之后迅速下跌,10月31日回落至1989美元/吨,与2003年11月的价格持平。国内外铝现货价格变化趋势一致,2006以前稳中有增,但2006年以后价格上涨加速,至2008年7月达到顶点后开始回落。从图4中可以看出,国内与国际的铝差价逐年减少,2006~2007年差价几近于零,2008年国内价格已低于国际价格。
5.黄金
2008年1~10月,我国黄金平均价格为199.5元/克,同比增长20.3%。3月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220.7元/克,是2001年平均价格71.5的3.1倍,从4月开始一路下滑至10月31日的178.1元/克,回落至2007年9月底的水平,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国内外黄金价格变化趋势完全相同,二者的价格曲线几乎重合(图5)。LME黄金价格同样是在2008年3月达到最高,为968.4美元/盎司,之后快速回落至10月31日的730.8美元/盎司,跌至2007年9月底的水平,同样处于高位。
(注:国际数据来源于伦敦黄金交易所网,国内数据来源于中国黄金交易所网)
综上所述,矿产品价格从2006年开始加速上扬,到2008年上半年达最高点,之后开始回落,但其价格曲线仍停留在高位区间,因此对于本次矿产品的价格下滑需要理性对待,其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是价格过高的全理性下滑,而不是全球矿业发展的低谷来临,以中、俄、印、巴等“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对矿产品的刚性需求明年将会拉动矿产品价格的反弹。相信,只要全球矿业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矿业的影响,全球矿业仍将会保持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甄炳禧,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2008.10.7
[2]瑞士信贷,信贷危机抑制矿业支出 新增产能或被延后,路透社,2008.10.27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